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

看似多元,實則壟斷的媒體現況

馬政府執政將滿一週年,媒體紛紛開始製作政績檢討專題,民進黨發起的五一七遊行也嗆辣上場,但媒體只選擇性地做做施政滿意度比較,遊行的內容也被單一化,除了顧主權、救失業之外,台灣其實尚有許多應該重視的社會議題,仍被淹沒在看似多元,實則壟斷的媒體資訊中!


為何說是壟斷呢?當媒體成為大眾的媒介時,眼下的災難就是,只要媒體不關心的事情,大眾就不關心。一位環運前輩感概的說,一日他參加抗議遠雄集團將松山菸廠開發成小巨蛋的環保活動,第二天翻開報紙,發現遠雄集團買下了好幾個全版廣告時,他就知道不用再期待新聞會登出抗議的聲音。日前天下雜誌報導了政府正在推動的農村再生條例,將會對農村產生的負面影響,農委會果然把下半年幾百萬的廣告和活動預算全撤了,試圖警告其他媒體不可跟風。


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難想像從前有報禁、黨禁的時代,那時的媒體就是政府的傳聲筒,最近名報人王鼎鈞書寫回憶錄,直指台灣的五○年代是「恐怖十年」,寫文章動輒得咎,動不動以「文武行」伺候,要他交代「寫作動機」,即使後來開放之後,仍有龐大的政治陰影存在,如同精神囚禁,逼得他遠走美國。


走過獨裁年代的台灣媒體,如今真的自由了嗎?如果各位眼尖,你可以發現近年來媒體充斥著如今最紅的「置入性行銷」,大量的政府政策以廣告出現,從業的記者朋友透露「現在則是行政院會打電話來"買採訪",媒體也像吸毒上癮一樣,在景氣不好拉廣告困難的時候,政府廣告預算更成為維繫業務的命脈。」 身為小勞工的記者在這樣的壓力中,要矢志做一則新聞,做個有良心道德的記者,實在是大不易。



媒體要聽廣告商的話,政府以及大財團都是主子,若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正常邏輯,那民眾也就不該傻傻分不清楚,是誰在控制言論?是誰在過濾與篩檢我們每天看的資訊?如今台灣社會的停滯不前,該怪的不只是政治人物而已,失去第四權監督立場的媒體,任由自己跟隨著媒體亦步亦趨的人民,都是問題的根源。而支持與關切社會議題的組織與個人,如果也僅依賴主流媒體作為發聲管道,恐怕也是要失望的。


有人問:那難道就不上媒體了嗎?理念要如何推廣?我們還是需要媒體,但不是要祈求大媒體的關愛眼光,而是需要許多真正能發揮輿論力量,協助弱勢抵抗腐敗官僚以及貪婪財團的小眾媒體,當民眾拒絕被媒體操弄,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看到的真相,當形成從下而上的言論力量,才能試圖打破主流媒體壟斷的現況。



有人常說台灣的政治很亂,言下頗為灰心,其實台灣亂的不是政治而是媒體,而沒有公正獨立的媒體,在世界中也並不是特例。日本著名描寫新聞界黑暗面的小說「登山者」,號稱是媒體版的白色巨塔,作者橫山秀夫正是一名資深新聞記者,在心中沈潛了十八年後,早已轉型成為作家的橫山,才著手把親身經歷媒體內部的腐敗、鬥爭、向強權低頭等媒體生態挖出地面,娓娓道來,令讀者震撼。在媒體的報導天秤上,人是否有貴賤之分?新聞的本質究竟為何?希望台灣也能多出現這樣的暮鼓晨鐘,喚醒更多新聞從業者的反叛與民眾對於媒體的監督,相信如果台灣要成為成熟的公民社會,這是我們一定要解決的問題。



2009/5/17